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沈阳日报丨开启水上电动飞机新时代——世界首款双座水上电动飞机取得型号合格证

news2022/01/17


    “工程研究的最高境界是复杂问题简单化。我们研发并推动水上电动飞机产业化,而非研制水陆两用电动飞机,就是要将电动飞机的优势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避免简单问题复杂化。”近日,在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以下简称“通航院”)锐翔RX1E-S双座水上电动飞机成为世界首款取得型号合格证的水上电动飞机后,中国工程院院士、通航院首席科学家杨凤田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

  电动飞机谱系再扩容

  走进通航院飞机研发基地,原型锐翔双座电动飞机、增程型双座电动飞机、单座电动直升机验证机、双座水上电动飞机以及正在研发的四座电动飞机,描绘出我国通用航空电动飞机发展谱系,诉说着通航院十余年来的创新研发历程。

  “研发一款新型飞机,至少要生产出5架以上的飞机来进行各种试验、试飞。这款机身上带有临时登记号的,就是试飞过的水上飞机,每个临时登记号都是唯一的。”通航院党委副书记赵立杰介绍,从2007年杨凤田院士提出发展新能源电动飞机设想至今,通航院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1”到多的研发之路,创造了世界首款取得适航证的双座电动飞机、世界首款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双座电动飞机、世界首款水上电动飞机等多个世界第一。总运行时数已超过1万小时,并有多架增程型双座电动飞机交付客户投入使用。起飞重量更大、电动机功率更高、用途更加广泛的四座电动飞机预计在2022年完成适航取证工作。

  开展协同创新攻难点

  虽然增程型双座电动飞机的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但作为其“衍生品”的水上双座电动飞机的研发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实实在在地经历了一番艰辛的攻关历程。“其间我们曾产生了放弃的想法,”通航院试飞中心主任王明阳告诉记者,“当时的难点在于缺乏水上飞机研制试验经验,增加浮筒起落装置后,起飞滑行时出现了纵向不稳定现象。即便改进了动力系统,问题也并没有好转。”后来,在杨凤田院士主导下,科研团队从协同攻关入手,邀请国内相关研究领域“外脑”加盟,将浮筒起落装置完全推倒重来。2020年8月,新飞机再次起飞,问题迎刃而解。

  王明阳每次试飞都与试飞员一起完成全程测试。为了拿到第一手数据资料,团队成员长期驻守在试飞基地,完成了一次次试飞,保证了项目顺利推进。

  聚焦水上飞机拓市场

  “我们必须在市场中找到电动飞机创新发展的定位。”作为我国通用航空领域电动飞机产业发展的开创者和领路人,杨凤田院士在2014年就提出了“中国通航大发展必须先‘玩’起来”的理念,建议在“白领”和大学生中培育通用航空人群,让更多人了解、喜欢上电动飞机。

  水上电动飞机具有零排放、低噪音、运行成本低、安全可靠等特点,可有效缓解快速增长的通用航空市场需求与基础设施建设缓慢的矛盾,广泛适用于旅游休闲、生态监测、应急救援等领域。“纯水上电动飞机一方面契合我国‘双碳’目标下新能源飞机发展的方向,一方面在研发、产业化的速度上也可做到以快制胜,从而更好、更快满足市场需求。在完成四座电动飞机试航取证后,我们马上就要预研四座水上电动飞机,为电动飞机开辟更为广阔的市场。”杨凤田院士说。

转自:沈阳日报

文字: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