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HOME - NEWS - Industry News

动用各型航空器11架!应急管理部成立3年来的首次大规模实战演习

news2021/05/31

提升应急能力  筑牢安全防线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四川省政府联合举行“应急使命·2021”抗震救灾演习

今年5月8日至14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求,推动各地完善应急准备,增强应急救援的合力和效能,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促进提升现代化抗震救灾能力水平,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于5月14日在四川省雅安市等地联合举行“应急使命·2021”抗震救灾演习,这是应急管理部成立三年来首次举行的大规模实兵检验性演习。

国务委员、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王勇,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副指挥长、应急管理部部长黄明,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四川省省长黄强,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应急管理部、四川省委省政府、军队有关方面负责同志现场观摩演习。
演习模拟四川突发7.5级地震,灾区房屋倒塌损毁严重,造成大量人员被压被困,当地电力、通信、道路、桥梁部分中断。这次演习对标实战要求,具有实战性、联合性、检验性、引领性等特点,以抗震救灾全流程、全要素为主线,按照统一指挥、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统筹国家和地方抢险救援行动,充分发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主力优势、军队应急救援力量突击优势、专业应急救援力量技术优势和社会应急力量辅助优势,检视国家和地方应急资源统筹运用的效能,探索完善通信空天地一体组网、力量空地一体投送、多层级多力量统筹指挥等方法手段,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磨合指挥协调机制,增强抢险救援能力,提升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演习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设主演习场,在成都、攀枝花、乐山、阿坝、甘孜、凉山等6个市(州)设分演习场,按照实战指挥、实兵投送、实地展开、实际处置要求组织实施。演习共动用各类应急力量6100余人,包括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军队应急力量,安全生产、工程、医疗、电力、通信、公安等专业应急力量和社会应急力量;动用各型航空器11架,以及部分铁路公路运力资源、指挥车辆和救援装备器材。中央军委联指中心、西部战区联指中心与国务院、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同步启动应急响应,采取派出现地指挥机构带部分实兵的方式,组织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应急救援力量全流程、全要素参加演习。

在演习科目上,共设置26个科目,分应急响应、指挥处置、力量投送、现场救援四个阶段展开。科目以地震常见灾害链为基本蓝本,兼顾地铁停运、高层建筑灭火、危险化学品储罐灭火、燃气泄漏、水坝开裂、尾矿库溃坝等新兴灾害类型进行设计,涵盖各级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各类应急救援力量应对重大灾害的应急响应、力量突入、统筹指挥、救援救灾等行动全过程。主演习场演练了建筑倒塌埋压人员搜救、基础设施抢修、受灾群众安置、灾区医疗救治、兵力物资紧急投送等科目,分演习场演练了列车脱轨和地铁停运救援、尾矿库溃坝救援、景区游客被困救援、“孤岛”群众被困救援等科目。

这次演习创新应用了一批新技术、新装备,在力量开进方面,针对断路、断电、断网极端环境条件,利用直升机、民航客机向震中成建制模块化紧急空投空降兵力装备,军队和社会应急力量紧急实施道路抢修保通、架设水面浮桥,打通救援通道。
在应急通信方面,现场构建通信卫星、翼龙无人机空中中继、散射通信、地面卫星便携站“空天地一体”应急通信系统,实现震区救援救灾全地域全时段应急通信畅通。
在灾情侦查方面,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大中型无人机空中勘察技术等,实时获取受灾重点区域、山体崩塌、堰塞湖等灾情,为指挥部动员和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在现场救援方面,动用了国际一流的地质雷达、成像雷达、音视频生命探测仪等建筑废墟深度埋压人员搜救技术装备,精度高、定位准,并首次应用LBS基站定位新技术,通过手机信号准确定位被困人员的数量和位置。
在医疗救护方面,首次在震区尝试启用模块化医疗方舱,组建移动医院,开进国家和地方医疗救援队,集中救治伤员,并协调军地直升机紧急转运危重伤员


一组动图回眸 “应急使命·2021”抗震救灾演习精彩瞬间

5月14日,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四川省人民政府在四川省雅安市等地联合举行“应急使命·2021”抗震救灾演习。无人机腾空而起,直升机呼啸而来。警笛响处,红色消防车依次排开,在废墟边缘筑起一道钢铁长城。实战指挥、实兵投送、实地展开、实际处置,多种力量协同配合,多个“灾区”统一行动。

亮点一:迅速集结、立体施救、科技保障

此次演习模拟实战指挥、实兵投送、实地展开、实际处置,促进提升现代化抗震救灾能力水平,检视国家和地方应急资源统筹运用的效能,探索完善通信空天地一体组网、力量空地一体投送、多层级多力量统筹指挥等方法手段,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磨合指挥协调机制,增强抢险救援能力,提升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国家应急资源管理平台调度救灾物资储备、社会资源紧急支援灾区。
应急大数据可实现同一平台社会应急资源信息共享和统一调配。
作为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四川、贵州、重庆、北京、山东等地的消防救援队伍紧急拉动,队伍最长拉动的达15个小时。

亮点二:翼龙无人机空中通信平台

自然灾害发生时,短期内会造成通信设备损毁,灾区往往面临大面积通讯中断,严重影响救援处置工作。此次演习,应急管理部第一时间调派翼龙无人机空中通信平台,快速飞抵雅安灾区执行灾情侦察、应急通信任务,破解突发灾害现场通信中断难题
该无人机飞抵灾区后,可定向恢复50平方公里的移动公网通信,建立覆盖15000平方公里的音视频通信网络,能够保障安全环境专网通信,为救援处置工作提供通信保障。
翼龙无人机化身空中基站
翼龙无人机具备长航时、快机动、广覆盖的作战优点。翼龙无人机空中通信平台是应急管理部打造的应急通信国家力量,集成了光电吊舱、合成孔径雷达等侦察载荷,以及机载卫星站、公网移动通信基站、宽带自组网设备、PDT集群基站等通信载荷。
空天地一体化应急通信网络
作为空中通信骨干枢纽节点,翼龙无人机可以配合地面370M集群设备、宽带自组网设备、散射通信设备等,构建起空天地一体化应急通信网络,可快速实现窄带语音广域互通、宽带视频远距传输等。化身成为空中基站,打通“断路断网断电”极端条件下救灾生命线,为现场指挥调度、视频会商提供强力保障。

亮点三:无人机“点对点”精准搜救

此次演习通过无人机空地协同技术,根据区域内手机信号迅速确认被困人员位置,有效解决了信息源受限的局面,无人机空地协同实现“点对点”精准搜救。
无人机定位被困人员
搜救人员利用先进的无人机空地配合手机信号搜救装备进行搜救,充分发挥无人机高机动性、不受地面限制等优势。在飞行高度15米情况下,无人机在7秒内便可搜寻1平方公里内手机信号,实现大范围被困人员10米精度的快速定位,同时结合地面单兵手机信号搜救装备,可进一步实现0.2米精度的手机定位,根据手机唯一身份码(IMSI),第一时间识别被困人员身份信息。
地面救援人员依据无人机定位发现被困者
此次救援演习任务中,空中力量的搜寻摸排与地面救援人员的搭配相得益彰,科学、高效的作业方式不断推动营救流程的持续革新。

亮点四:大载重直升机

地震灾害往往对地面道路造成严重破坏,参与救援的重型设备很难到达救灾现场,在抗震救灾演习中,大载重直升机可以有效解决重型救援设备空运难题。
米-26直升机运送人员物资
米-26直升机是世界上现役最大和最重的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高达56吨,货舱空间巨大,可装运2辆步兵装甲车和20吨的标准集装箱。米-26直升机参与救援处置工作时,可以容纳60张担架床,及时高效转运灾区伤员。此外,米-26直升机担负吊运重型设备飞往救灾现场的运输任务,特别是吊运挖掘机成功打通生命通道,为地震抢险救援的顺利进行起到了关键作用。

亮点五:消防机器人

消防机器人突入一线
在抗震救灾演习危化品泄露爆炸演习现场,消防机器人突入一线处置危化品泄露爆炸,有效保障消防人员高危火场救援安全。消防机器人在面临高温、浓烟、有毒、缺氧等各种危险复杂的环境时,可有效代替消防指战员进入事故现场开展灭火救援作业,大大减少消防救援人员伤亡。
人员撤退,消防机器人替代救援人员灭火。
消防机器人在“人不能近、人不能及、人不能为”的易燃、易爆等复杂、未知因素多的情况下,替代救援人员进行灭火救援。

亮点六:方舱医院

本次演习模拟7.5级地震发生后,建筑倒塌、大量人员伤亡、当地医疗体系毁损严重,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省骨科医院牵头组建的三支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队快速奔赴灾区,迅速搭建联合方舱医院,为灾区伤员提供达三级综合医院水平的应急医疗服务。
方舱医院
完全展开后的联合方舱医院,拥有检伤分类区、快速处置区、医疗辅助区、住院病区、传染病处置区、后勤保障区等六大功能区,具备快速检伤分类、传染病收治、危重病人抢救、紧急损伤控制手术、危重症监护及病房留观收容、医疗辅助检验影像检查等功能。
移动CT检测车
5G网络远程会诊
5G远程医疗救护
移动手术方舱
三支国家级队伍分别携带车载式32排64层CT的移动CT检测车、高精度数字化DR检查系统的医技保障车、移动快速检验车(P2实验室)、移动手术车、中医特色治疗车、5G救护车、核酸检测车等先进医疗救援设备,全力以赴为灾区伤员提供高水平医疗救治。据了解,部分医疗装备车属首次亮相,如用于应对突发传染疾病的核酸检测车。

亮点七:漕渡门桥

演习中,道路桥梁坍塌救援科目模拟桥梁震毁、车辆人员坠江。第77集团军某工兵旅接到增援命令后紧急驰援!通过漕渡门桥紧急架设救援,解决灾害导致桥梁坍塌道路中断难题。
漕渡门桥
救援分队按照先期工程侦察、勘选漕渡航线、装备吊装泛水、构筑两岸码头展开救援准备,利用4个河中单号半全形舟和4个双号半全形舟,定轴线、卸舟体、连尖舟,连接全形舟、连接结合门桥,成功结合50吨漕渡门桥,打通大型机械投入救援的快速通道。
搭建漕渡门桥
据了解,50吨漕渡门桥一次可实现救援百余人,还可运输物资、渡送装备,必要时还可根据灾情需要连接成60吨、80吨、110吨等多种门桥,具有灵活机动、转移群众物资多、可运送大型装备等显著优势。
漕渡门桥疏散群众

亮点八:“帐篷电台”

应急广播车满足灾区群众信息需求
将广播电台的宣传阵地前置到灾害核心区域,在“信息孤岛”第一时间开办“帐篷电台”的做法,充分发挥了无线电广播抗损毁能力强、可快速实现定向“一对多”广播、易于进行情感沟通的优势,把广播办到了最需要应急救助信息的人群中去。
临时搭建的帐篷直播间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应急广播团队井然有序地操作启动广播发射机、发电机组、调音台等装备,与帐篷外侧的碳纤维调频发射桅杆、装有扩音喇叭及调音台的应急广播车相互配合组成了应急广播电台技术系统。主持人在帐篷里的调音台前播出紧急策划的节目,穿插播报电台编辑递进来的各种突发信息。在灾民安置区域,受灾群众正在使用带有自发电功能的应急收音机收听各类应急广播节目,第一时间了解救灾信息、次生灾害预警和防范要领。
本文来源:应急管理部,转载自通航在线公众号。